移动平均线概述
在所有技术指标中,移动平均线最富灵活性。适用最广泛。因为它的构造方法简便,而且它的成绩易于定量地检验,所以它构成了绝大部分白动顺应趋势系统的运作基础。
图表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,我们很难核查分析者的成绩。因此、图表分析不太适合计算机化。与此相反,移动平均线的规则却可以简易地编成计算机程序,然后,由计算机自动地生成各种买人或卖出信一号。不同的图表分析者也许会对同一个价格形态到底属于三角形、还是楔形,或者对同一个交易量形态到底是倾向于看涨、还是看跌而争执不下。但是,从平均线得出的趋势信号却是精确的,不随我们的主观意志而变。
下面,我们先为移动平均线下个定义。正如“平均”二字所指,移动平均线是定数组的平均值。举例来说,如果打算计算10天收市价的平均值,则先把最近10个交易日的收市价累加起来,再把和除以100所谓“移动”,实质上就是指我们在计算中,始终采用最近10天的价格数据。因此,被平均的数组(最近10天的收市价格)随着新的交易日的更迭,逐日向前推移。在我们计算移动平均值时,最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最近10天的收市价格。我们把新的收市价逐日地加入数组,而往前倒数的第11个收市价则被剔去。然后,再把新的总和除以10,就得到了新的一天的平均值(10天平均值,见图9.1a)。
在上例中,我们只选用了简单的10天收市价的移动平均值。实际上,其他计算移动平均值的方法并不都如此简单。关于怎样才能使移动平均线效果最佳,还有不少问题。比方说,我们应该计算多少天的平均值才合适?到底该用较短期的呢还是较长期的呢?是否有一种广泛地适合所有市场的最佳移动平均线?或者是否每个市场都有一种最佳移动平均线?只有收市价最适合计算移动平均值吗?同时采用好几条移动平均线,是不是效果更好?是简单的移动平均线,还是线性加权的移动平均线,或者还是指数加权移动平均线效果最好?是不是在某些情况下移动平均线表现得好,而在有的情况下则表现一般?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