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作本书的目的是将趋势分析的方法融会贯通,使它们更加切合实用。具体来说,首先是给市场技术分析建立理论基础;其次是使读者能够吃透日本蜡烛图技术、西方技术分析方法;最后是使读者可以将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,力求得心应手,形成趋势投资能力。
本书的图例覆盖了中美股市、外汇、能源、贵金属、债券等众多金融市场,几乎每个图例都附有较详细的解说。其中主要涉及的是中美股市和外汇市场,差不多构成了几个系列,既形成了连续演变的剧情,也从各个角度反复分析,以求深入。
值得说明的是,虽然本书内容有一定的内在逻辑,但读者不需要以前文为基础来理解后文。本书每章一个主题,分别理解市场技术分析某一方面的重要内容,力求深入浅出、完全吃透。您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来阅读。有的内容不感兴趣,或者一时不理解,可以先跳过,以后再说。
1990年毕业后,我从外汇交易做起。那时候没有现成的计算机图表,每天必须手工绘制行情图线。外汇交易的主要研究工具是技术分析,因此我几乎从一开始便接触到市场技术分析了。
1993年,我翻译了《期货市场技术分析》([美]约翰·墨菲著,地震出版社)。这本书讲的是西方技术分析,全书17章,是一部经典的技术分析教材。1998年,我翻译了《日本蜡烛图技术》([美]史蒂夫·尼森著,第二版,湖南文艺出版社·博集天卷)。这本书讲的是东方技术分析。蜡烛图的技术色彩鲜明,提供了丰富的图形信息。上面这两本书相互补充,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市场技术分析理论和方法,是学习技术分析的良好起点。虽然如此,随着市场实践的增多,随着对技术分析理解的加深,我心中依然存在一些疑问。
以《期货市场技术分析》为例,首先,市场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就是那三条吗?它们似乎是对现象的归纳,没有更深入地揭示市场变化的内在原因。其次,该书内容全面,可是哪些是主要内容,哪些是附带内容?特别是当技术分析工具发出矛盾信号时,如何取舍?很显然,技术分析的各方面内容并不能等量齐观,而是有些带有根本性,有些带有辅助性。最后,西方技术分析往往一个工具说一个方面,带有较强的分析感,有时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惑,而市场演变是整体的,存在起、承、转、合的基本顺序,怎么才能认识其中的整体感呢?
以《日本蜡烛图技术》为例。首先,蜡烛图技术形态花样繁多,死记硬背不是办法,其中贯穿了什么基本原则?怎样才能以简御繁、纲举目张?其次,蜡烛图技术信号大多十分灵敏,往往凭借两三根蜡烛线就能得到相应的技术线索,那么这样的技术信号会管用多长时间?怎样理解蜡烛图技术的长短时间架构?最后,西方技术分析和东方技术分析如何从根本上结合起来,成为一个整体化的分析框架?

评论